当前位置:  首页 >> 专题 >> 所史丛书

所史丛书

《生物的启示》编后记

发布时间:2014年03月21日

  为庆祝中国科学院生物物理研究所建所五十周年而编辑的所史丛书之一《生物的启示》与读者见面了。综观全书我们深深感受到,生物物理研究所的创始人贝时璋所长在50年前所提出并实践的不同科交叉与融合,从而开拓生命科学的前沿领域的办所理念之超前。

  我们感谢科学出版社的支持,在短短的几个月时间内就把这本书呈现在读者面前。

  我们更要感谢为本书撰稿、编写加工、修改提供宝贵资料、信息和做出贡献的人,由于他们认真负责的工作和艰苦的努力,才使本书得以成册。

  我室曾经有过百余人参加工作,而如今却只有不到四分之一的同志写出专题和回忆文章,是一件憾事。除无法联系者外,分析原因也有一些同志过去工作变动过于频繁,每项工作都难以写出满意的专题文章。例如,文字识别,有过一些开端却并未继续深入。又因为有些课题变动频繁,如利用生物电控制假肢动作的研究,曾集中了一些人员开展此项工作,却由于课题变动而下马。当然也有一些研究人员确实年迈多病,我们已不忍心去催促。例如在20世纪60年代直属所的理论组有杨纪珂先生的生物数理统计组。当理论组的研究方向改为仿生学时,杨先生对此十分感兴趣,曾亲自率领组员们模仿蜂巢的六角形结构搭建过多层既轻又结实的板块,人可以站在上面,不变形。如果从结构力学的角度从理论上加以描述表达,定会产生很大影响。他也曾说过蝶类的翅膀上的美丽花纹事实上是鳞片对光的衍射的结果,可以研究。在本书编出后,不免对此种设想希望能有所补遗。

  仿生研究的内容的确非常广泛,在“文化大革命”中曾有人对经络感兴趣,后来和所外进行协作,在此就没有写这一专题。

  在写这段历史时,一些过去曾经在室里工作过,不幸英年早逝的同志们,时时引起我们的缅怀。对他们努力工作所留下的成绩,我们衷心地表示敬意。有些已在有的专题里提及,有的则由于后继乏人,无法在专题里体现。例如,陈传涓同志“癌细胞自动识别”的研究已经初步完成一些筛选硬件和软件的工作,并于1985年获中国科学院科技进步三等奖,却没有专题,深为遗憾。

  由于1966年河北邢台3月8日及3月22日的强地震前群众反映动物有异常,领导曾派我室的同志去了解动物预报地震的可能。作为仿生学的一部分,我室有同志曾从事这方面的工作达30年。这次写本书时也收集了这方面的专题文章。整本书的文稿于2008年4月底完成,在编排过程中,因仿生学当年把重点放在视觉上,工作大都是在视觉信息加工方面,专题亦偏于这个方面。故地震和动物异常方面的专题放在了后面。谁料5月12日四川汶川发生了8级强震。我们感到动物异常和地震关系的研究是多么重要,而我们的工作却没有对此做出一个有实用的结果,也没能引起有关当局对于动物预报地震研究与应用的重视。但我们为这方面的工作是有重大意义的,是可以作为临震预报的综合手段之一,并希望国家能重视临震预报的科学研究。我国是一个多地震的国家,临震预报对人民生命的保障是一个重要措施。于是我们将这方面的专题又提到前面。

  由于本书涉及40余年的工作,面很广,工作量大,编写人员经验不足,而从筹备、编辑加工到定稿不到一年的时间,所以会有不全、偏差甚至错漏,欢迎批评指正。

  回顾40余年的历程,几代人的艰辛努力开拓了一个新的科研领域,并铸成今日之辉煌。展望未来我们充满信心,生物物理所定将会在创建世界一流研究所的道路上,继续阔步前进。

  我们希望大家能够喜欢这本书。

编者

 

    附件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