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专题>所庆专辑>50周年所庆>所友心声  

 

 

赴核爆炸试验现场
为国防科研献青春

 

党连凯

 

 1965年春,贝时璋所长接到核爆炸对动物远后期效应的国防科研任务,所领导立即从各研究室抽调青年科技人员组成了21 号任务组(151 组),组内成员多达30 余名。任务组对6 次核试验时受到照射的狗、猴、大白鼠、小白鼠、家兔等动物,进行远后期效应研究,经过20 多年坚持不懈的拼搏,圆满完成了任务,获中国科学院科学技术进步一等奖。在生物物理研究所建所50 周年之际,谨献此文以示祝贺。

贝时璋所长指导科研工作

奔赴罗布泊

  1975 年12 月23 日下午5 点钟,在机车的汽笛声中车轮滚动,一长串列车缓缓离开丰台军用火车站,我们挥手告别欢送的领导和同志们,奔向核爆炸试验基地——罗布泊。这次核爆炸试验代号为21-44任务,是小型战术核武器,它标志我国核技术发展到新的水平。科学院分队由14人组成,生物物理所11人,昆明动物所3人。实验动物:狗60 条,恒河猴40 只。实验主要内容:研究核爆炸辐射对动物的远后期效应,重点是生殖遗传效应,辐射诱发肿瘤的发病机理和放射性落下灰β-射线导致的皮肤烧伤。离开北京,我们编入部队,是不戴领章的军人,受国防科委和新疆军区双重领导。这列绝密级专用列车,都是夜间行驶,白天停靠到军用火车站休息,四天的路程,却消耗掉八天时间。每天吃两顿饭,不定时,有时早,有时晚,用餐时间却限制在半小时,我惯于细嚼慢咽,有时只能吃七八分饱,因为必须抽时间喂养动物。在数九寒天里带去的饲料都冻成冰块,用铁锹才能剁成小块逐个喂养,很费时间。最难熬的是闷罐车厢里黑暗寒冷的窄小空间。列车都是夜间行驶,西域之路寒风呼啸,飞沙走石,睡觉时即使把被子裹得严严实实,也不时有刺骨的寒风钻进被窝,再加上列车的巨大震动和噪音,无法安稳休息。到新疆的大河沿站换乘汽车,都是解放牌大卡车,没有棚盖,没有座位,在戈壁滩的沙石路面上颠簸摇晃,全身肌肉都处于紧张状态,加上风沙袭击,比火车更艰难。到达基地时,轻者减肥三、五斤,感冒咳嗽,重者高烧肺炎,住院治疗。丝绸之路令我终生难忘。

21-44任务科学院分队部分成员(左起:吴跃田、单祥年、党连凯、李希斌、陈宜、严敏官、贾先礼、刘成祥)

爆炸前紧张的准备

  到达基地后,住进戈壁滩上建起的简易营房,用木板拼凑成床铺,烧火墙取暖。伙食很好,每天3 顿饭,都是各军区提供的优质食品、罐头等。新疆军区派一个汽车团,每天不停地运送煤炭、粮食、饮用水等,保障我们的生活和实验条件。在爆炸试验前,我们全力以赴地投入准备工作。每天两次喂养动物,清理狗圈、猴房,保证受试动物的健康状况,并安排两次爆前测试,采血、取尿、取精液,进行各项指标的观察测试和样品收集。动物数量大,实验指标多,从早忙到晚,没有空闲。指挥部还要求我们进行穿防护服和防毒面具训练,配带好后,行走、跑步半小时,很疲劳。1 月22 日根据指挥部提供的爆心外不同距离的剂量分布数据和下风向气象情况,把动物布放在上风向距爆心1 000 米和1 300 米两个实验点、下风向距爆心8 000 米处3 个实验点。

欢呼原子弹爆炸成功

  1 月23 日早8 点起床,早饭后10 点集合前往距爆心20 公里处的参观点。20 多辆解放牌大卡车浩浩荡荡穿越戈壁滩,半个小时到达。有1 000 多人前来观看,各军兵种之间相互拉歌、喊话,都很兴奋,场面热闹,犹如盛大节日。现场大喇叭不时传来指挥部的声音,宣布参观注意事项,传达中央领导电话指示。11 点50 分左右,中央军委命令按原计划试验,基地指挥部要求参观人员一律戴好防护眼镜(防止爆炸后火球引起闪光盲),接着倒计时:10、9、8、7、6、5、4、3、2、1,起爆,在西南方向出现了一个“太阳”,发出耀眼的光芒,地面升起巨大的沙尘柱,快速地向上翻滚,越来越大,几分钟后就形成了蘑菇云。同时传来震耳的轰鸣,指挥部宣布21-44 试验成功,参观队伍立即欢腾起来,高呼“毛主席万岁”、“中国共产党万岁”。20 多分钟后,大风推动蘑菇云向东南方向移动,逐渐消失在远方。

爆炸后现场观测

  爆炸后回到营房。中午饭后,立即回收实验动物。先回收上风向动物,笼子被冲击波吹得很远,东一个西一个,狗和猴见了我们惊叫不止。接着回收下风向动物,送回动物房。然后去洗消站洗澡换衣服,整整忙碌一天。第二天开始做实验,首先临床观察动物反应、精神状态、饮食大小便等,然而抽血检验白细胞、淋巴细胞和淋巴细胞染色体等,取出热释发光片,测量动物受照剂量和人员受照剂量。几天后,剂量测试结果表明,上风向布放动物受照剂量偏低,下风向动物偏离落下灰污染带。我们向大队部汇报,并提出补救措施。在大队部协调下,得到军事医学科学院、卫生部工卫所和第二军医大学的支持,他们为我们提供了理想的实验动物和各项测试数据,这样就得到115条受到不同剂量照射的狗和39 只现场实验猴,超额完成了任务。

核爆后回收动物前,穿防护服、戴防毒面罩,准备出发(左起:刘成祥、党连凯、严敏官、沈恂)

戈壁滩随想

  核试验成功,现场动物实验基本完成,大队部给我们自由活动时间,分队组织集体游览。第一次参观楼兰遗址,这是古代建筑废墟,到处散落着锅碗瓢盆的残片,偶尔见到风化的尸骨。当年曾是繁忙的丝绸之路上的重镇,不知多少商人为贸易交流、学者艺人为东西方文化艺术传播付出了血汗和生命,向他们致敬。第二次游览戈壁滩大盐湖,其实只在湖心处有少量湖水,身临其境,惊叹这里有取之不尽的大粒结晶盐,用铁锹探到有1 米多厚的盐层。原来这是一片汪洋大海,地壳变迁时的强大动力,海底上升为高原,海水在太阳的照耀下蒸发,留下了厚厚的盐层。与大自然的能量相比,原子弹的威力也是小巫见大巫。第三次去孔雀河看原始森林。这里降雨很少,是季节河,冬天只见河底的砂石,河道两边是枯萎的芦苇。过河又走了半小时见到了大片烧焦的残存树干。这片原始森林也有过兴旺时期,各种树木茂盛,杂草丛生,曾是动物乐园。但长期干旱,在雷电轰击下,发生过大火,无论多么凶猛的动物都难逃“火海”带来的灾难,而弱小的动物却繁衍至今。高山与大海,繁荣与凄凉,强大与弱小都在不停顿地轮回,这是不依人们意志为转移的客观规律。

喜获丰收

  1976 年2 月18 日结束现场实验,踏上返程之旅,25 日回到丰台军用火车站。接站的同志们热烈欢迎,6 辆卡车把我们接回生物物理所。安顿好实验动物,休息3 天。3 月初又开始了实验项目繁多、难度大、持续时间长的远后期效应研究工作。

  从1964 年10 月我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试验到1985 年完成实验,20 多年间,共观测225 条狗、90 只猴、656 只大白鼠和39 只兔的远后期效应,基本掌握了核爆炸辐射对动物的近期和远后期疾病发生发展规律,填补了我国核试验远后期效应领域的空白,为制定战争条件下军队做战允许剂量,以及放射病的予防诊断和治疗提供了科学依据。主要成果如下:

  1. 受到照射的机体,体质下降,早衰,寿命缩短,病理检查可见脏器萎缩,肿瘤发病率提高,眼球白内障发病率提高。

  2. 造血系统是敏感组织,外周血液白细胞、淋巴细胞数量减少,且与受照剂量密切相关,可作为估算照射剂量的参考指标。造血组织损伤长期不能恢复正常。

3. 骨髓细胞染色体、外周淋巴细胞染色体畸变率显著增高,恢复极慢,甚至终生维持在高水平。

  4. 雄性动物睾丸是最敏感的器官,精母细胞是最敏感的细胞,狗受到50rad(拉德)照射后二个月就可出现无精子期,大白鼠交配实验表明受孕率明显下降,产仔数量减少,新生仔鼠死亡率提高。

  5. 骨髓细胞分裂指数下降,细胞核DNA 双螺旋断裂。

  6. 外周血血清乳酸脱氢酶活性下降,碱性磷酸酶活性升高,菲啶溴红(EB)络合物荧光强度提高。

  7. 骨髓细胞、睾丸生精细胞、精子均可见超微结构损伤,质膜核膜破裂,核质损伤,线粒体肿胀,内嵴破坏等。

  8. 放射性落下灰β-射线可造成皮肤烧伤。

  研究成果多次向中国科学院、国防科工委汇报,受到高度重视和赞扬。被收录到我国核武器效应汇编。核试验辐射对动物远后期效应研究(十年总结)获中国科学院重大成果奖(1978 年)。核武器辐射对动物远后期效应研究(二十年总结)获中国科学院科学技术进步一等奖(1986年)。

青春献给祖国

  在授奖仪式大会上,当举起奖状时,在喜悦之时不免流出辛酸的泪水,因为这些科研成果是用血汗甚至生命换来的。记得当初参加21 号任务时,都是20 多岁热血沸腾的青年人。党委书记等所领导亲自谈话,给予高度信任,寄托厚望。从接受任务时就把自己与核试验动物效应研究紧密地联系在一起,我们不为名,不为利,不计报酬,不讲条件,始终把国防任务放在第一位,把实验动物奉为珍宝。每次接到现场实验动物,同志们都是全力以赴,早起晚归,整天在实验室工作,严肃认真地收集动物实验中的各种数据,积累大量研究资料。为完成任务,每个人都曾受到不同剂量的照射,七、八个同志患过不明原因的肝炎,疲乏无力,低烧不退,甚至有的同志高烧昏迷,送到医院抢救。文革大串联,所内大部分课题下马,青年人到全国各地串联,我们仍坚守岗位,按期完成实验;备战备荒大疏散时,我们首先给实验动物挖好备战防空洞;1976年唐山大地震,在惊恐万状时,我们不顾家庭安危,首先跑到清华园加固狗房;“文革”中动物饲养室有部分饲养员造反,擅离职守,为保障动物健康,完成实验,组内同志轮流值班喂养动物,清理动物房,一直坚持到课题结束。

  坦率地说,核武器辐射对动物的远后期效应研究成果是我们血汗的结晶,是我们青春的无私奉献。20 年的日日夜夜,忙忙碌碌,辛辛苦苦,终于完成了这项国防任务,给祖国和人民一份满意的答卷,为生物物理所争得了荣誉。

 

 

∷ 中国科学院生物物理研究所 ∷ v1.0 2008 copyright ?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国科学院生物物理研究所所庆办公室主办 中国科学院生物物理研究所图书信息室技术支持维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