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综合新闻 >> 2015年综合新闻

2015年综合新闻

Roberto Sitia教授来访生物物理所并做“贝时璋讲座”报告意大利米兰Vita-Salute San Raffaele大学

发布时间:2015年12月03日

  2015年11月30日-12月2日,应中国科学院生物物理研究所生物大分子国家重点实验室王志珍院士的邀请,受“中国科学院-意大利研究理事会2014-2016年度协议交流项目”支持,意大利米兰Vita-Salute San Raffaele大学教授Roberto Sitia来访生物物理所,并于12月2日上午10时在9501报告厅做了题为“Sculpting the secretome with efficiency and fidelity”的“贝时璋讲座”报告。

  Roberto Sitia教授曾任San Raffaele科学研究所遗传与细胞生物学部主任。他是欧洲分子生物学组织(EMBO)成员,欧洲生命科学组织(ELSO)的共同创办人。他自上世纪70年代起致力于研究抗体产生和蛋白分泌的调控,首次发现了巯基介导的内质网蛋白质的滞留和降解。他领导的实验室克隆了与“未折叠蛋白响应”以及内质网中蛋白质二硫键形成相关的一系列新基因。目前的研究集中在浆细胞生命周期的蛋白质稳态,多发性骨髓瘤及其他恶性浆细胞病的发生机制和治疗策略。

  本次讲座由王志珍院士主持,生物物理所众多师生认真聆听了报告。Roberto Sitia教授从浆细胞中免疫球蛋白IgM的合成和分泌讲起,将内质网形象地比喻为IgM的生产工厂,内质网的紊乱将导致多发性骨髓瘤等多种疾病的发生,而Bip、ERp44和ERGIC-53等分泌途径中的分子伴侣组成了该工厂中重要的质量控制系统,保证了IgM合成和组装的精准性和高效性。

  Roberto Sitia教授于2002年发现了ERp44,2008年王志珍实验室与孙飞实验室合作解析了ERp44的晶体结构,并与Roberto Sitia教授合作在细胞水平深入研究;此次报告他就从晶体结构推断的C末端尾巴“打开-关合”的调控机制的相关研究进行了详细的阐述。ERp44的C末端尾巴的开合状态依赖于内质网和高尔基体处于不同的pH环境。他们发现除了活性中心,C末端尾巴上保守的富含组氨酸的区域也能够感知pH的变化。通过对该区域的突变,Roberto Sitia教授推断可能存在组氨酸结合因子以调控ERp44的C末端尾巴。他们还利用ERp44的O-糖基化状态鉴定了ERp44在分泌途径中与Ero1、Prx4和Sumf1等不同底物结合的区域。在新近的研究中,Roberto Sitia教授发现上述多组氨酸区域可以与锌离子结合,使得ERp44的C末端尾巴处于一个相对打开的状态,有利于进一步与底物的结合,而细胞中ERp44的水平也会显著影响细胞对锌离子的摄取量。他们在细胞中还发现ERp44对其底物ERAP1的滞留和激活也是一个锌离子依赖的过程。

  近一个小时的报告内容丰富,逻辑连贯,风趣幽默,引人入胜。参会的多位研究员和学生纷纷提问题,与Roberto Sitia教授由进行了深入的探讨和交流,现场气氛十分活跃。Roberto Sitia教授耐心细致地解答每个问题,整个会场学术气氛浓郁,听众收获颇丰。报告结束后,王志珍院士代表生物物理所赠予Roberto Sitia教授“贝时璋讲座”礼物。中午,王志珍院士邀请Roberto Sitia教授共进午餐,生物物理所所长徐涛、生物大分子国家重点实验室副主任张宏、胡俊杰研究员等陪同。当天下午,Roberto Sitia教授还与我所张宏研究员、姬广聚研究员、邵峰客座研究员分别进行了深入的讨论。

Roberto Sitia教授做报告

Roberto Sitia教授做报告

王志珍院士主持会议

会场

 

(供稿:王志珍组杨楷)

 

  附件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