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科研进展 >> 2012年科研进展

2012年科研进展

张宏研究组在细胞吞噬研究中取得重要进展

发布时间:2012年12月03日

  12月3日,中科院生物物理所张宏研究组以Residual body removal during spermatogenesis in C. elegans requires genes that mediate cell corpse clearance为题,在最新一期<<Development>>上发表了最新研究成果。文中报道了线虫精子发育过程中残余体的清除与线虫中凋亡细胞的清除有相似的分子机制。

  在哺乳动物精子发育过程中,大部分细胞质被分离形成残余体,残余体脱离精子进而被降解。然而对于降解残余体的具体分子细胞机制还有许多未知。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发现秀丽线虫精子发育过程中产生的残余体被性腺鞘细胞吞入并降解,参与凋亡细胞降解的一系列基因同时参与其中。清除凋亡细胞的两条冗余信号通路通过识别残体表面的”eat me”信号磷脂酰丝氨酸,也参与了残余体的吞噬。包裹残余体的吞噬小体通过动态包被PtdIns(3)P,招募RAB小GTP水解酶等一系列过程完成成熟。雌雄同体线虫残余体的清除与凋亡细胞的清除有相似过程,但雄性线虫残余体的清除所需吞噬基因又有所不同。残余体的高效清除保证了精子的数目和交配过程中精子的有效输出。我们的研究表明秀丽线虫精子发育过程中产生的残余体通过与凋亡细胞相同的吞噬通路被清除。该研究提供了除凋亡细胞外,探索吞噬通路分子机制的一个新的遗传模型。

  张宏实验室与北大医学部联合培养的博士生黄洁与北京生命科学研究所王晓晨实验室的博士生王海彬为本文共同第一作者,张宏博士和王晓晨博士为本文共同通讯作者。该项研究由国家基础研究基金973资助,张宏博士和王晓晨博士的研究获得HHMI国际青年科学家奖支持,在中科院生物物理所和北京生命科学研究所完成。

  图解:A:线虫(雌雄同体)的生殖系和精子发育过程结构示意图。初级精母细胞、连接残余体的精子以及单个精子位于近端性腺;B-C: 野生型中表达Phis-72HIS-72::GFP和Ppie-1lifeACT::RFP的DIC (B)与荧光图像(C),位于生殖系右侧的残余体(箭头)在Nomarski光镜下具有纽扣样形态(B),同时能被lifeACT::RFP(肌动蛋白)标记,而不被HIS-72::GFP(核染质)标记(C)。

  文章链接:

  http://dev.biologists.org/search?author1=Jie+Huang&sortspec=date&submit=Submit

 

(供稿:张宏课题组)

 

  附件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