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科研进展 >> 2012年科研进展

2012年科研进展

关于利用人诱导性多能干细胞(iPSC)进行血管转化和再生的评述性文章刘光慧研究员在《Cell Res》发表

发布时间:2012年09月12日

  2012年9月11日,中科院生物物理研究所刘光慧研究员作为通讯作者与其Salk研究所的合作者在《Cell Res》发表题为“The dawn of angiogenesis modeling: regenerating vasculature from human pluripotent stem cells”的评述性文章,深入解析近期国际上利用人诱导性多能干细胞(iPSC)进行血管转化和再生的重要研究进展。

  文章指出,iPSC可以作为一种取之不尽的细胞来源,通过定向诱导分化的方法在培养皿中衍生为多种血管细胞类型。这些由人iPSC衍生而来的血管内皮细胞和血管平滑肌细胞表达血管特异的分子标记物,能执行摄取、分泌、收缩等功能,并可通过动物体内定向移植修复损伤或病变的血管组织,故而具有应用于临床治疗的潜力。此外,疾病特异的iPSC可以在体外定向分化为遗传缺陷的血管细胞,这些“疾病特异”的血管材料可用于进一步研究动脉粥样硬化等血管相关病变。目前迅速发展的干细胞技术已经允许通过iPSC定向分化和共培养等方法在体外获得特化的血管组织,如隶属于血脑屏障的内皮细胞。此外,细胞转分化(trans-differentiation)的研究也将大大加速成体细胞向血管细胞直接转化的步伐。干细胞同血管生物学的结合必将有利于推动人类药理学、毒理学、疾病分子生物学及再生医学的发展。

  刘光慧研究员曾最早利用儿童早衰症iPSC衍生的血管平滑肌细胞研究衰老相关动脉粥样硬化发生的细胞分子机制(Liu et al. Nature 2011);并首次利用基因组靶向矫正技术原位修复iPSC中的内在致病因素,从而逆转早衰症病人血管平滑肌细胞的加速老化(Liu et al. Cell Stem Cell 2011)。由于正常个体发育过程中早衰蛋白Progerin在血管细胞中以每年约3%的速度聚集,因此这些研究对于理解正常衰老机制、延缓衰老过程、及其发展抗衰老相关疾病的药物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关文章链接:

  http://www.nature.com/cr/journal/vaop/ncurrent/full/cr2012131a.html

  http://www.nature.com/cr/journal/v22/n7/full/cr201273a.html

  http://www.nature.com/cr/journal/v22/n6/full/cr201254a.html

  http://www.nature.com/cr/journal/v22/n8/full/cr201235a.html

  http://www.nature.com/cr/journal/vaop/ncurrent/full/cr2012116a.html

  http://www.nature.com/cr/journal/vaop/ncurrent/full/cr201284a.html

  http://www.nature.com/cr/journal/v22/n4/full/cr201233a.html

  http://jmcb.oxfordjournals.org/content/4/4/262.long

  http://www.springerlink.com/content/x28m212p2087151p/?MUD=MP

  http://www.springerlink.com/content/x002812288264733/

  http://www.springerlink.com/content/m681x5h05g2p0005/

  http://www.springerlink.com/content/6rl4xkg6811lh781/

 

(供稿:刘光慧课题组)

 

  附件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