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普报道
  • 科海拾贝读博期间"0发表",他耗时9年攻克一道科学难题
    从2014年正式加入朱冰实验室,马润泽便立志解决表观遗传学领域中关于异染色质从头建立的问题。直到今年论文发表时,马润泽已经博士毕业并做了两年博后。前后耗时9年完成一项研究,可谓"从博一干到博后"。
    2024-10-18
  • 科海拾贝周光召院长的科学光芒照亮“大范围首先”原理的发展历程
    2004年周光召院长推荐我获得“求是杰出科学家奖”。这样的大奖给了我这样一个当时并不是院士、“没有什么个人关系和名气地位的坐冷板凳的人”,实际上是给了一个跟长期占统治地位的学术思想针锋相对的“大范围首先”的理论。
    2024-08-25
  • 科海拾贝总被国外同行抢发顶刊?他努力不懈,终于“快半拍”!
    纪伟是中国科学院生物物理研究所(以下简称生物物理所)研究员,曾是正高级工程师。通常,这两个职称不会同时出现在一个人身上,但在纪伟身上,工程开发和基础研究兼而有之,二者和谐统一。近日,纪伟获得了第五届中国科学院"科苑名匠"称号。
    2024-08-21
  • 科海拾贝平均年龄20+的团队,半年发了两篇Nature一篇Cell
    7月31日,这篇经历坎坷的论文终于在《自然》上线了。短短半年间,平均年龄仅有20多岁的赵岩课题组,已经发表《自然》论文两篇、《细胞》论文一篇,此外在《自然-结构与分子生物学》《细胞研究》等期刊上也有论文上线。赵岩告诉《中国科学报》:"这些工作是好几年的积累,只是发...
    2024-08-05
  • 大师讲座郭爱克院士漫谈大脑智慧原理
    2024年6月27日,中国科学院生物物理研究所联合中国科学院心理所、中国认知科学学会,共同邀请脑与认知科学重点实验室原学术委员会主任郭爱克院士, 举办大师讲座"漫谈大脑智慧原理"。 讲座由脑与认知科学重点实验室主任何生研究员主持,生物物理所所长刘力研究员出席并参与讨论。
    2024-07-11
  • 科普报道稳定性与可塑性:细胞命运的“天平” | 获奖成果解读
    表观遗传指的是在不改变DNA序列的情况下,基因表达和生物性状的可继承变化。细胞命运决定包括细胞身份的维持和转换,这就涉及到表观遗传信息的继承性和可塑性,是生命科学领域的重点前沿方向。
    2024-07-03
  • 作者访谈抱青衿之志,笃行而不怠
    Biophysics Reports 2023年的第6期,刊登了中国科学院生物物理研究所刘江研究员团队的文章,详细介绍了一种在辅助生殖中基于DNA甲基化变异进行胚胎区分和筛选的人工智能模型。此前,刘江研究员团队基于多年的研究积累,已于2021年提出了全新一代的试管婴儿胚胎筛选技术--PIMS。...
    2024-07-01
  • 科普报道纳米酶打开催化治疗肿瘤之门
    "纳米酶是一类新型催化剂,能够在生理或低温/高温条件下催化酶的底物,作为天然酶的替代品服务于人类健康。"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科学院生物物理研究所研究员阎锡蕴说。
    2024-05-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