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网 | 研究所 | 人才招聘 | 网站地图 | 联系我们 | 中国科学院  
首 页 实验室概况 研究领域 科研队伍 科研进展 科研成果 教育培养 学术交流
 
 
 
 
主要期刊
常用生物信息学引擎
常用试剂耗材、仪器设备厂商
 
 
   
现在位置:中国科学院感染与免疫重点实验室 > 科研队伍
 
朱明昭研究员课题组2015年度工作进展
2016-05-04 | 【     】【打印】【关闭

 

  A)树突状细胞淋巴管迁移的新机制

  树突状细胞从外周组织经引流淋巴管进入淋巴结是机体在感染、免疫、肿瘤等多种病理过程,适应性免疫应答的必要条件。树突状细胞淋巴管迁移的细胞和分子机制目前尚不完全清楚。我们最近的研究发现,在皮肤免疫过程中,朗格汉斯细胞表达的LIGHT分子对于树突状细胞的迁移至关重要。进一步研究发现,LIGHT分子通过其受体LTbR作用于淋巴管内皮细胞,上调趋化因子CCL19和CCL21的表达,从而促进树突状细胞的迁移。此外,我们还发现,这一LIGHT信号,对于淋巴结中淋巴管内皮细胞的增生也是必要,这进一步促进了DC细胞的淋巴结迁移。更进一步的,我们还发现,肿瘤细胞的淋巴结转移也类似受到LIGHT信号的调控。上述研究结果正在撰稿中。

  B)HVEM调控李斯特杆菌感染的固有免疫应答

  HVEM在李斯特杆菌的早期感染阶段发挥重要的作用,提示其参与了固有免疫应答的调节。但是HVEM在该过程的作用机制尚不清楚。我们的研究表明,HVEM基因敲除的小鼠在感染李斯特杆菌后,淋巴细胞的bystander活化显著降低,脾脏淋巴细胞的凋亡显著减少,病理损伤显著减轻。进一步的研究显示,HVEM调控了李斯特杆菌感染过程早期巨噬细胞中I型干扰素的表达,提高小鼠体内I型干扰素的水平,上述表型得到逆转。该研究首次揭示HVEM在调节I型干扰素表达过程中的作用。相关研究结果发表于Scientific Reports。

  C)研制了新型树突状细胞靶向的宫颈癌治疗性疫苗

  HPV感染引起的宫颈癌是威胁女性健康的重要疾病之一。尽管预防性疫苗得到了较为普遍的应用,但是目前仍然缺少有效的治疗性疫苗。树突状细胞靶向疫苗是当前疫苗学研究的重要方向之一。我们基于前期建立的基于SpyTag/SpyCatcher的点击疫苗体系,构建了靶向树突状细胞的HPV16 E7疫苗。该疫苗在小鼠体内诱导出色的CTL免疫应答,在TC-1宫颈癌肿瘤模型中显示了较好的治疗效果。我们进一步将该疫苗与T细胞免疫检验点阻断抗体anti-PD-L1联合使用,进一步提高了对宫颈癌的治疗作用。该研究建立了宫颈癌治疗的新策略,为进一步的临床转化奠定了基础。相关研究论文已经被OncoImmunology接收。

 

 

 

 

附件:
相关新闻: